长公主2
说到长公主李合,先帝在世时,朝廷上下无人不知公主盛宠。
李合作为皇帝的第一个子嗣,甫一出生就受到了帝后的极大宠爱。皇帝以“天地合而万物生”命名,并由皇后亲自赐封号为“含章”。
含章公主自幼就被皇帝抱在身边旁听大臣们讨论家国大事,学的是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听的是前朝史书兴亡。太傅曾对着皇帝盛赞公主聪慧果断,皇帝大笑,说含章有他早间风范。
李合八岁的那一年,她有了一个弟弟。皇帝后宫仅她的母后一人,因此她的弟弟很快就被封为太子。弟弟叫李均,均,取“均平四海”之意。
姐弟俩关系一直很好,甚至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李均相比于自己的父皇母后,更亲近自己的皇姊。太子自幼就被要求走路端正从容,步伐节奏须使玉佩相击和谐悦耳,但是所有的规矩在看到李合的那一刻便化为子虚乌有,只要一看到李合,李均就会一边叫着皇姊一边跑向她的怀里,然后寻求一个爱的亲亲。
十四岁的李合已经成长为一个俊秀利落的少年,多年的骑射训练让她的臂膀变得有力,也因此稳稳地接住了跳进她怀里的李均。后面气喘吁吁终于追上来的内侍们看到太子又不知多少次的在公主面前失了规矩,露出了熟悉的叹息。
六岁的李均出落得冰雪可爱,平时成熟稳重的太子殿下只有在看到自己皇姊时才会露出憨态可掬的天真笑容。“皇姊!”李均嘟着还有几分婴儿肥的脸颊,凑到了李合的旁边,如愿地得到了一个亲亲。
李合颠了颠怀里的重量,不声不响地说:“太子好似重了一些。”
“啊!”李均在皇姊的怀里扭捏一番,才伸出自己的小肉手说:“姊姊,这是因为我长高啦!”李合但笑不语。
两个人在一起去面见父皇的路上偶遇到了来找他们的皇帝。皇帝看到被大女儿抱着的小儿子,略有嫌弃地说:“含章莫要把这小子惯坏了,怕是只认得皇姊,就忘记了父皇母后了!”
李合对于皇帝的玩笑话也是笑了一下,并不替自己声辩。
阖宫上下都知道公主与太子手足情深,甚至煞有介事地传闻着,说太子每日提及到的最多的词不是他的自称,而是“皇姊”。皇帝与皇后对于儿女之间的感情好也乐得其成,大多时候只是嘴上说说,并不会真的加以阻拦。
只有李合知道自己到底怎么想的。
一只无害的小动物。这是她对自己的太子弟弟李均的评价。
她时常能看到皇帝眼中的惋惜,惋惜她是女儿身。在她看来,太子的出现是个好事。若以真诚的爱、真挚的心、真情的陪伴为辅料,培养出一个依恋长姊的幼弟,再碰上一些巧合,那么她就能够大权在握了。
所以,她对李均好,她实实在在地在自己的太子弟弟身上付出了感情与精力。她记得他的喜好,偶尔给他带来一些宫外的新花样,在他练武之后偷摸带来一些小零嘴。小孩子的感情太好骗了,李均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爱她。她一点一滴地教导着他,有好的事物要与皇姊一同分享,难受了也要和皇姊说。
李合问靠在自己身上吃点心的李均,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均擦了擦嘴,说:知道!因为皇姊是我最亲的亲人!说完,他又补充道,我最喜欢皇姊了。
李合满意地笑了。
侍从们只知道公主与太子的关系好,哪儿能知道姊弟俩之间说的是什么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合开始静静等候那个“巧合”。
在等待这个巧合到来之前,她一如既往地对李均好、孝顺父母、学习骑射、进书房学习,她还抽时间和自己同龄的将军府的小公子搞了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年慕少艾,李合喜欢意气风发的少男郎。
只是在这期间,皇后因病去世了。母亲的去世对李合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场莫大的悲痛,对李均而言更是如此。那个时候李均还只有7岁,在很长一段时间,他只有和自己的皇姊一起就寝才不会做噩梦。
皇后的去世对皇帝更是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甚至呕了好几口血,才堪堪扶住自己的身体。他与皇后是结发夫妻,两人恩爱两不疑。
妻子的死亡是他的心病。自那之后,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李合也终于等到了她想要的“巧合”。
她依旧是那个孝顺的女儿,日日关心父皇的身体。她也同样是那个很受欢迎的皇姊,这期间她对李均的喜爱一如往常。但是,她开始稍微展露出自己的才华,开始立足于朝廷之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先前皇帝的偏爱让李合得以站在议政厅而不受到任何非议。
终于,皇帝不堪重负,病逝了。临走前,李合李均跪在他的床前,聆听着父皇最后的故事。皇帝牵起李均的手,放在李合的手掌心,虚弱地说:“含章,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均儿就交给你了。”
皇帝死了。年仅八岁的太子成为了新的皇帝,长公主李合有了实实在在的话语权,得以和皇帝同坐一排发号施令。
十七岁那年,李合出降,与她当年撩拨过的将军府之子成婚。
十八岁那年,李合诞下一子,李合取名为李般。同年,驸马战死疆场。
再往后十六年,李合叁十四岁,在朝廷上已经拥有自己的拥趸,是为长公主党。李均二十六岁,后宫空无一人,仅有从旁系过继而来的一个男孩儿。李合的儿子李般继承父志,成为了一名少将军。
李合作为皇帝的第一个子嗣,甫一出生就受到了帝后的极大宠爱。皇帝以“天地合而万物生”命名,并由皇后亲自赐封号为“含章”。
含章公主自幼就被皇帝抱在身边旁听大臣们讨论家国大事,学的是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听的是前朝史书兴亡。太傅曾对着皇帝盛赞公主聪慧果断,皇帝大笑,说含章有他早间风范。
李合八岁的那一年,她有了一个弟弟。皇帝后宫仅她的母后一人,因此她的弟弟很快就被封为太子。弟弟叫李均,均,取“均平四海”之意。
姐弟俩关系一直很好,甚至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李均相比于自己的父皇母后,更亲近自己的皇姊。太子自幼就被要求走路端正从容,步伐节奏须使玉佩相击和谐悦耳,但是所有的规矩在看到李合的那一刻便化为子虚乌有,只要一看到李合,李均就会一边叫着皇姊一边跑向她的怀里,然后寻求一个爱的亲亲。
十四岁的李合已经成长为一个俊秀利落的少年,多年的骑射训练让她的臂膀变得有力,也因此稳稳地接住了跳进她怀里的李均。后面气喘吁吁终于追上来的内侍们看到太子又不知多少次的在公主面前失了规矩,露出了熟悉的叹息。
六岁的李均出落得冰雪可爱,平时成熟稳重的太子殿下只有在看到自己皇姊时才会露出憨态可掬的天真笑容。“皇姊!”李均嘟着还有几分婴儿肥的脸颊,凑到了李合的旁边,如愿地得到了一个亲亲。
李合颠了颠怀里的重量,不声不响地说:“太子好似重了一些。”
“啊!”李均在皇姊的怀里扭捏一番,才伸出自己的小肉手说:“姊姊,这是因为我长高啦!”李合但笑不语。
两个人在一起去面见父皇的路上偶遇到了来找他们的皇帝。皇帝看到被大女儿抱着的小儿子,略有嫌弃地说:“含章莫要把这小子惯坏了,怕是只认得皇姊,就忘记了父皇母后了!”
李合对于皇帝的玩笑话也是笑了一下,并不替自己声辩。
阖宫上下都知道公主与太子手足情深,甚至煞有介事地传闻着,说太子每日提及到的最多的词不是他的自称,而是“皇姊”。皇帝与皇后对于儿女之间的感情好也乐得其成,大多时候只是嘴上说说,并不会真的加以阻拦。
只有李合知道自己到底怎么想的。
一只无害的小动物。这是她对自己的太子弟弟李均的评价。
她时常能看到皇帝眼中的惋惜,惋惜她是女儿身。在她看来,太子的出现是个好事。若以真诚的爱、真挚的心、真情的陪伴为辅料,培养出一个依恋长姊的幼弟,再碰上一些巧合,那么她就能够大权在握了。
所以,她对李均好,她实实在在地在自己的太子弟弟身上付出了感情与精力。她记得他的喜好,偶尔给他带来一些宫外的新花样,在他练武之后偷摸带来一些小零嘴。小孩子的感情太好骗了,李均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爱她。她一点一滴地教导着他,有好的事物要与皇姊一同分享,难受了也要和皇姊说。
李合问靠在自己身上吃点心的李均,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均擦了擦嘴,说:知道!因为皇姊是我最亲的亲人!说完,他又补充道,我最喜欢皇姊了。
李合满意地笑了。
侍从们只知道公主与太子的关系好,哪儿能知道姊弟俩之间说的是什么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合开始静静等候那个“巧合”。
在等待这个巧合到来之前,她一如既往地对李均好、孝顺父母、学习骑射、进书房学习,她还抽时间和自己同龄的将军府的小公子搞了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年慕少艾,李合喜欢意气风发的少男郎。
只是在这期间,皇后因病去世了。母亲的去世对李合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场莫大的悲痛,对李均而言更是如此。那个时候李均还只有7岁,在很长一段时间,他只有和自己的皇姊一起就寝才不会做噩梦。
皇后的去世对皇帝更是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甚至呕了好几口血,才堪堪扶住自己的身体。他与皇后是结发夫妻,两人恩爱两不疑。
妻子的死亡是他的心病。自那之后,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李合也终于等到了她想要的“巧合”。
她依旧是那个孝顺的女儿,日日关心父皇的身体。她也同样是那个很受欢迎的皇姊,这期间她对李均的喜爱一如往常。但是,她开始稍微展露出自己的才华,开始立足于朝廷之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先前皇帝的偏爱让李合得以站在议政厅而不受到任何非议。
终于,皇帝不堪重负,病逝了。临走前,李合李均跪在他的床前,聆听着父皇最后的故事。皇帝牵起李均的手,放在李合的手掌心,虚弱地说:“含章,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均儿就交给你了。”
皇帝死了。年仅八岁的太子成为了新的皇帝,长公主李合有了实实在在的话语权,得以和皇帝同坐一排发号施令。
十七岁那年,李合出降,与她当年撩拨过的将军府之子成婚。
十八岁那年,李合诞下一子,李合取名为李般。同年,驸马战死疆场。
再往后十六年,李合叁十四岁,在朝廷上已经拥有自己的拥趸,是为长公主党。李均二十六岁,后宫空无一人,仅有从旁系过继而来的一个男孩儿。李合的儿子李般继承父志,成为了一名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