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争夺龙椅,除掉温家仅仅是第一步。
  如今,温府上下都知道这一事,闹得人心惶惶。
  飞星欲哭无泪:“二少爷,这…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奴才不相信老爷会是这样的人。”
  温惊竹面色略显苍白,瘦弱的身子被青色的长袍裹着,依旧肉眼可见的清瘦,白皙的手腕仿佛很轻易便被折断。
  “此事明显是对着我们温家来的,至于那封信…”温惊竹目光定定的落在摇曳的烛火上,屋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有雨滴不断洒落在窗边,试图掩盖过他的声音,“…有问题。”
  “可那封信的字迹的确和老爷的相似。”
  也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就算温召浦再极力解释,却也是无用之功,一个将死的人,造不成任何的威胁。
  “百密终有一疏。”
  但已经来不及了。
  …
  三更,温府的后门被打开,一道身影顶着雨夜急匆匆地赶往街道外边,消失在夜幕之下。
  一炷香后,沈府大门被敲响,下人领命回去通报。半刻钟后那身影踏进了沈府的门槛。
  下人警惕的看了看外边这才关上大门。
  雨幕笼罩着整个京城,似一头猛兽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尖锐的獠牙。
  “温召浦,你说什么?!”
  沈府中,一声克制又难以压制怒火的声音划破雨夜,惊起一片湿意。
  温召浦的声音像是老了很多,语气里带着不仅仅是愁容,更是他对小儿子关切和担忧。
  “还请沈将军帮温某保下温家最后的血脉,如有来生,温某定做牛做马还了这份恩情!”
  沈将军沉默了良久,才重重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的为难:“温相,朝廷之事并不是我能左右的,我不过是一介莽夫。当年的恩情,我沈松没齿难忘,然我也不能因此断送了我儿的姻缘。”
  五年前,温召浦的权利和地位是权倾朝野的存在,那会并不会对圣上引起威胁。而沈松因受到了重伤,很难再次领兵上战场。
  而沈家二公子自小在父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还被国师称为未来的将星。
  14岁便跟着父亲外出打仗,立下战功。然,五年前,沈松身受重伤,不得已在府上休养。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让南蛮得知沈将军身负重伤,上不了战场。
  这对南蛮来说无疑是个好时机,强势归来,来势汹汹,对大魏势在必得。
  朝中得知此事后,文官们不断地上奏折,让沈松部下的心腹前往南蛮之地镇压,此事耽误不得,刻不容缓。
  就连平日里和文官互掐的武官们也请缨前往南蛮之地。
  圣上确实有此意,但没了主将的兵队像是一盘散沙,面对南蛮,是顶着败仗的风险。
  此仗,凶险万分。
  武官定然有信心觉得可以打的过,但文官却不这么认为。
  人潮中,不知是谁高喊一声:“皇上,沈松 上不了战场,沈即舟可以。”
  第4章 北境军
  此话一出,众人幡然醒悟。
  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定然没错,沈家二公子自小便跟在沈松的身后,肯定能独当一面。
  皇上也是想到了这一点,立即传令将沈即舟传入宫。
  但对于沈即舟,有些顽固的文官觉得他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哪里能够率领十五万兵马前往南蛮?
  南蛮的兵马只多不会少,但我军十五万未免也太多了,万一折在了里边,损失的不只是那十五万兵马。
  即便如此,沈即舟还是被请进宫,且奉旨率兵前往南蛮,要求只许胜不许败。
  这个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听见只能率领六万兵马前往南蛮时,殿内的百官倒吸一口冷气。
  眼前的这位圣上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他们清楚得很。
  他这是不仅打压沈家势力,挫挫他们的锐气,更是让沈家明白,这天下,是他的。
  武官们又是着急又是担忧的。
  沈即舟只是跟在沈松的身后,并不代表他有这个能力。
  原以为沈即舟会说些什么,但他同意了。
  沈松得知此事后执意要跟着他上战场,就算砍不了对方的脑袋,也能在后营作战指挥。
  沈即舟应承下来。
  明日要启程,沈松提前歇息,却忽略了沈即舟的性子。
  靖熙二十一年,立夏。
  年仅十八岁的沈即舟带领六万兵马前往南蛮。
  沈松第二日起身,看着人去楼空的军营气到差点吐血。
  连道了几声逆子。
  沈松觉得这事很不妥,并决定进宫与圣上请求增加兵马。
  南蛮兵马他们尚且不知,只多不会少。六万兵马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并不是他不相信沈即舟,而是他并未有经验指挥作战,万一年轻气盛,落入敌军的圈套。
  沈松在宫外双膝跪地,顶着烈阳,请求皇上开恩,让他率领三万兵马紧跟其后前往南蛮。
  却被告知圣上近来体乏,一律不管朝中的事情。
  是以,这是要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沈松却执着的跪在宫门,脊背挺得很直,那是身为将门的傲骨,但却背负着六万兵马的重任。
  百官闻言,只是暗暗惋惜摇头。
  皇上此举,实在是不妥。
  要是失去了沈家这把刀,敌国侵犯之时,便是大魏的末日。
  沈松汗流浃背,却依旧眼神坚定的跪在那,不曾挪动半分。
  这时,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马车窗帘被撩开,温召浦看了一眼。
  他很意外,没想到沈松却跪到了现在。
  宫中不得马车入内,温召浦从马车上下来,无奈的叹了一声气。
  “沈将军此举,只不过是无用之功罢了。”
  他们之间并不熟,但两人确是朝廷中的重臣,只听闻过对方的事迹,真正接触的,寥寥无几。
  圣上已然决定的事情,绝不会后悔。
  沈松没回话,直挺挺跪着。
  温召浦摇头,入了宫。
  宫门即将合上的那一刻,他突然那听见了身后传来一句话:
  “温相,皇上对您颇为看重,您的话他会考虑一二。”
  他的意思,温召浦算是听明白了。
  等温召浦再次出来时,只留下一句:“且等着吧。”
  语气带着七分的惋惜,但他眼中的狡黠却出卖了他。沈松顿时松了口气。
  看来是起作用了。
  温召浦离开后,一炷香的时间,皇帝身边的管事公公带着圣旨来到他的面前,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率领三万兵马前往南蛮支援。
  沈松接旨后,却也因为体力不支,晕在了宫外。
  等他再次醒来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余,此时南蛮已发起了战争。
  沈松只恨自己偏偏在这时候晕了过去,没人带兵,沈澜也不敢轻举妄动。
  除了沈松,没人能够调动兵马。
  来不及歇息,他赶忙带着兵前往南蛮,路上却又因为身上的伤口慢了不少。
  等他到达南蛮时,战争已停止,现场到处都是尸首,最终攻破南蛮三座城池,以沈即舟单枪匹马拿下南蛮首领的项上人头为胜。
  沈松看着戎装英武,腰佩长剑,骑在白色战马上的身影,热泪盈眶。
  连攻三座城池,面对对方十万兵马,沈即舟以损失一半的兵马拿下敌军首领的人头,仅仅是靠这六万的兵马。
  饶是沈松,都会慎重决策,但仅仅是两个多月,沈即舟却能做到了这逆天的一战。
  此战胜利传到京城,传入崇康帝的耳中,文官们个个诧异不止,纷纷夸赞不止。
  这沈家二公子,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回京后,沈即舟格外受到青睐,赏赐了不少的东西,却一直不给封号。
  沈即舟没有任何的怨言。
  后来边关战乱不止,沈松无法带兵打仗,这一事便落在了沈即舟的身上。
  沈松被封为冠英将军,镇守北边一带; 南边的则是宣威将军,此次他镇守边关,无暇管北边战争。
  而一些中郎将远赴千里,赶不过来,也不能离开。
  再加上沈即舟攻破南蛮一事传为佳话,很多人都相信沈即舟的实力。
  一来二去,不断地收复失地,镇守北疆,战功赫赫,崇康帝再不封号便是看不起沈家。
  靖熙二十三年,在沈即舟弱冠之年,被封为宁朔将军,还赏了一座府邸。
  封号那年,宁朔将军成立北境军,仅仅是半年的时间,将士兵们训成精英,。场上厮杀,更是英勇无畏。
  只为护下身后的大好山河、家中亲眷。
  靖熙二十六年,沈即舟大败汴州,擒拿敌国太子,拿下对方的人头是他的作风。
  此事过去,但当年,沈松也确确实实欠温召浦一个人情。
  当时的温召浦的确有能力说话,但为沈松说话,如有不慎定然会触碰到崇康帝的逆鳞。